富裕虽共求,但解其中意。富裕,因其表征对贫困、匮乏状态的摆脱,寓意对充裕、幸福生活的拥有,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向往和渴求,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目标。但对于富裕内涵的解读,人们能够轻易且准确地抓住其物质层面的指向——物质富裕,而其精神层面的意蕴——精神富裕,却在有意与无意之中被低估、忽略,甚或被漠视、践踏。那精神富裕的内涵是什么?我们为何要重视精神富裕?当前我们的精神富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?我们该如何提升自我的精神富裕指数?
紫燕剪柔柳,春风拂新绿。在3月23日上午的东区01B103教室,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汪青松博士以“让精神富起来活出真我色彩”为题的学术讲座,对上述问题条分缕析,娓娓道来,为青年学子烹制了一道精神之餐。讲座指出,精神富裕反映和衡量的是人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,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领域中,对各种精神要素资源选择、追求、创造的能力及意愿,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正面而积极的精神满足、享受、发展和超越程度。精神富裕于人而言的突出价值,便在于它是人之为人、人之立世的基本准绳,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,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,是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。对于当前精神被物欲蒙蔽的破解,应从普适性和层次性、宏观和微观、个体和国家多层面系统推进。
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,新颖的理论切入视角,紧贴学生日常生活的举例,直面社会热点的剖析,现场的问答互动,让听者或锁眉深思,或颔首赞同,并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。(思政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