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3-5日,河南南阳方城举行了古缯国博物馆落成典礼,甲午年中华曾姓拜祖大典,首届古缯国文化暨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等系列会议,我校李海龙和张靖人两位老师参加了会议并做了相关发言。
这次研讨会收到会议论文三十余篇,会议安排了二十七位做了主题发言,我校思政部李海龙老师在报告的题目是《姓氏文化及其当代价值》,他引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: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,各族人民紧密团结、自强不息,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,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,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。”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构成部分,必须弘扬起来。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姓氏文化发源地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明积淀。开发利用好姓氏文化,实施寻根战略,走好“学术研究、加大宣传、宗亲联谊”工作,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姓氏文化开发利用形式,一定会收到应有的效果。姓氏文化还有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巨大作用。
张靖人老师报告的题目是《从曾国藩三份遗嘱看曾国藩家训》,张老师说:曾氏家族,向来治家极严,也很有章法。曾国藩受家风熏陶,对子弟也要求极严,并谆谆加以教诲。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,有许多可取之处。诸如在教子弟读书、做学问、勤劳、俭朴、自立、有恒、修身、作官等方面,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,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、千古完人、官场楷模。他熟读中国历史,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,积淀了一整套“守穷”的官场绝学。他整肃政风、倡学西洋,开启同治中兴,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几十年,其功业难以效仿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: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”当年的黄埔军校的教材还把《曾国藩家书》作为来治军育德。(思政部)